我的山,我的河,我的海。
我出生在永远平安的地方,明景泰三年开的县,如果按中国以县为最基本的治理单位来说,也就不到六百年。
为什么我说它是平安的地方呢?除了县名说它是永远平安外,在抗击日本侵略中国那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里,它是民国福建省政府战时所在地,像重庆一样,成了当时民国政府的临时首都,这是地理位置决定的。
虽然活了一个甲子多了,这其间,从无知到稍有知,从混沌到稍明晰,从失落到自信,从痛苦到快乐,我就像一个攀爬在那见不到山顶的人,终于在山的一个角落找到了一个栖身之地,这可能就是我的心地,我可以在这里开始了随心所思。
生在一个已经轮回了多少朝代的国家却依然延续着我们文明主脉的国家里是幸运的。
翻开那漫长的历史,你不觉得我们的国家最为奇特的是:无论是汉族当政或是其他民族当政,从来都没有对这个国家的文明造成毁灭,就是摧残至深但最后还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就是在近代的近二百年里,我们的文化和文明被西方文化和文明冲击的七零八落时,我们依旧在坚守,并且我们的文化和文明在坚守的过程还在不断地吸收世界其它文化和文明先进的、科学的精华,并且不断地融合和创新、不断地丰富和多彩起来,这样的一种文化和文明,已经成为了这个国家内在的一种自觉,而我想这可能就是这个国家、这个文明和文化的内核吧。
所以马丁.雅克说:中国其实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且不论其说的对不对,但说出了一个事实,几千年来生活在这个大一统的国家的各族百姓,无论你生在是高山草原、生在水美地肥的江南、或生在莽荒未开险峻峭壁之上、无论你的宗教不同,但是大家都在这个文明的基础上相互认可和相互逐渐融合的,如果你想要用另一种文明取代、推翻或是以一种宗教的力量改变这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注定是要失败的。
因为这个文明和文化是建立在人类命运的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上的,而这个最基础的根基就是这个国家的山,这个国家的水,这个国家的海,它不属于个人、不属于利益集团、也不是哪个资本可以掌控,它只是可以让你使用,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造成了阶层固化,造成了贫富差距过大,就会遭到清算。因为这个国家的山、河、海归根结底是这个国家的,是这个国家的人民的,用那个写在中山陵门上的四个字可以概括,那就是“天下为公”。
今天,我们将“天下为公”的执政理念和方略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在短短的七十多年的时间里,将这个被西方蹂躏一百多年贫弱的国家,重新发展成了一个欣欣向荣国富民强的东方大国,民族复兴大业的宏伟蓝图正在显现。
历史都是对过去的追忆和反思。但是追忆和反思的人,因为他的出处不同、观点的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会产生视野的不同、处理的角度不同,于是有的追忆就成为历史,有的成了野史,有的就成为传说,而有的就成了作家的文学作品,你看《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以及那么多的史籍、传记、诗歌以及章回小说不就稍微清楚了一点吗?
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历史长河的一个时间段里,你在这个时间段的生活历程而产生的想法,就是你经历过时光的自我感觉,而历史是需要宏观的论证、微观的说明和时间的考验的。
从这个基点上说,我不能算是懂得历史的人,也不是爱传说的人,充其量我和大多数爱我的国的人们一样,喜欢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喜欢对过去的追忆和思考。而追忆是需要有经历的,经历就是客观存在的过去,而思考就多了些,因为思考需要一种认知,而认知是需要知识的积淀和视野的,视野是一个人对文化对社会的理解和看法,他可以是被动的灌输也可以是自我学习理解的结果。
经历给人的是一种精神财富,也可以是精神至酷,从懂得经历的意义后,我就用我的经历来对照那些历史和传说,从而来看我的当下,我家的当下,我的家乡的当下,我的国家的当下,我们这个地球村的当下。虽然很肤浅,但是我这个阶层的人认知不可能高到那里去。
追忆和反思肯定饱含着那些痛苦、那些不安、那些遗憾、那些激动、那些成就,当然还有释然,虽然只有短短的的几十年就权当是一种聊补吧。【文/海叔】
发表评论